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探寻观赏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滨】河边。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万紫千红】形容春色艳丽,百花盛开。
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那里风光无限,一时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轻而易举就能感受到清风拂面,
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这是一首描写在泗水边游春的诗,但实际上讲的是理学。
首句交代了游春的时间和地点——春天的泗水边上,继而写诗人见到的景色——到处是一派春色。次句中的“一时新”表现了春的生机勃勃,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后两句诗人重在说理——之所以春意盎然,欣欣向荣,是由于“东风”所为。由此阐明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东风”与“万紫千红”存在必然联系。
看似一首普通的写景诗,诗人寓深刻哲理于诗中,强调不能孤立地看待两种事物的道理。
(1)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4)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朱熹与著名音律学家蔡元定虽然属于师生关系,但却情同手足。长达四十年时间内,师生二人共同钻研,著书论道。后来朱熹的母亲去世,朱熹将母亲安葬在曾经游览过的建阳(在福建省),并设立一个匾额叫“寒泉”。在这段时间内,作为朱熹身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积极帮助朱熹修建寒泉墓地和附近云谷山上的“晦庵”草堂。
没过不久,蔡元定也举家迁居到与云谷山遥遥相对的西山。因为距离不远,朱熹和蔡元定交往也更加频繁。为了便于联络,蔡元定特地在西山上设立了“疑难堂”。两个人还相互约定在各自山顶上建造灯塔,夜晚悬灯相望。如果灯光非常明亮,就表示学习正常,如果灯光昏暗就表明学习有难处,第二天一定会见面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蔡元定每次到朱熹那里,朱熹必定会挽留他,两个人经常通宵达旦地研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