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书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北麓。
【横】正面。
【远近高低】指观看山景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看。
【缘】因为。
从正面看,庐山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
再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更是千姿百态,没有完全相同的景致。
至于为什么会无法辨别庐山的全貌,
那是因为自己置身在山中。
这是一首哲理诗,是作者游庐山后的总结,当时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它形象地描绘了庐山变化多姿、雄伟壮观的景象。
诗的前两句写景,诗人不断移动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不仅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而且为后两句议论作了铺垫。后两句说理,谈诗人由此产生的感悟: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全貌呢?因为置身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角,局部而已。
诗人寓哲理于写景之中,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唐】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4)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唐】元稹《庐山独夜》
(5)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唐】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相传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女,许多官宦世家、富人子弟都梦想和她成亲。但是苏小妹不计较对方的富贵贫贱,只看重个人才华。有一位名叫方若虚的贵公子,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苏小妹看,想博得她的欢心。苏小妹看后一言不发,在他的文章后面写下一副对联:“笔下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东坡看到这副对联后,心里直抱怨苏小妹,因为这位方公子的父亲是朝中非常有权势的一位大官,而且肚量很小,如果得罪了他,很可能会给家里带来一场祸事。于是,他想了想,在对联的末尾各添了一个字,变成:“笔下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这样一来,批评变成了赞美,为苏家免去了一场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