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 - 15 渔 童

第1题

说说讲这个故事的人对故事里的人物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再说说你的体会。

(1)说说讲这个故事的人对故事里的人物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答案 这个故事产生于清末,流传于民间,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感情和愿望。从故事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讲故事的人对故事里的人物怀着不同的感情:对老渔翁充满了同情,对渔童充满了喜爱和赞美,对县官和洋毛子充满了痛恨。

(2)说说你的体会。

解析 说读这个故事的体会,可以说自己的心得,可以是对故事中的人物的“品头论足”,也可以是对课文用词造句的推敲玩味,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可。

第2题

课文中运用分号的句子较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分号在句子中的用法。

答案 (1)“这个鱼盆有普通盆大小,是白玉的;盆底上刻着一对小金鱼,金鱼四外刻着清水的细波纹;一根蔓子从金鱼身边伸向盆沿,两片大绿荷叶托着一朵粉红的大荷花;荷花上坐个小渔童,头上梳着一对黑抓髻,红袄,绿裤,光着脚丫,怀里抱着一根钓鱼竿。”这段话由几个分句构成,各分句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每一个分句分别介绍鱼盆一方面的特点,所以使用分号。(2)“看样子渔童是玩够了,他把钓着的金鱼摘下放到鱼盆里,把渔竿往怀里一抱,坐在荷花上,清水立刻不冒了,金鱼也不跳了;接着,那大荷花立刻支棱起来,随着蔓子一点一点地往回缩呀缩呀,越缩越小,不一会儿缩回到鱼盆里去了。”这段话是对鱼盆恢复原状的描写,分号前后并列,不仅表现出恢复过程,而且与前文照应,情节完整。

第3题

渔童惩治了洋毛子和县官后,搀着老渔翁“走出衙门,不知上哪儿去了”。你能想象出渔童和老渔翁以后的事吗?试着写一写吧。

解析 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悬念,让我们去想象。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所谓丰富,就是不拘泥老师、同学的想法,要自己有独特的想法;所谓合理,是指要符合原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原故事的背景,符合原故事的体裁特点。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