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语文(上册) - 4 雷 雨

第1题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句子,读一读,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象,再有声有色地朗读一遍。

答案 如“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让人感觉到暴雨气势的宏大和剧烈。朗读时,要充满力量,读出暴雨的强、猛之势。

第2题

读一读下面这段话,看一看插图,再回答问题。

(1)你理解“时而”的意思吗?把它用在句子里有什么好处呢?

(2)比较一下,如果把“狂乱地”“金线似的”“吃力地”这几个词语去掉,句子表达的效果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时而”在这里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把它用在句子里,准确地写出了闪电的动态。表明闪电那耀眼的蓝光不是连续不断出现的,而是中间有一定的间歇,且间歇时间的长短也有所不同,没有规律。(2)如果把“狂乱地”去掉,就不能具体体现庄稼摇摆的样子;如果把“金线似的”去掉,雨在闪电中那种光亮而如丝般的感觉就没了;如果把“吃力地”去掉,就不能体现行人在暴雨中行走的艰难,更让人感觉不到暴雨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总之,如果把“狂乱地”“金线似的”“吃力地”这几个词语去掉,句子表达的效果会没有原来清楚、具体。

第3题

解析 背诵时,可根据段落的写作方法或构段特征选择合适的背诵方法。如第1自然段,可抓住雷雨前自然景物的典型特征(黑暗、雷声沉闷而又迟钝、闪电闪烁、空气闷热而潮湿)来逐句背诵。第3自然段,可抓住作者描写风来时的几个典型事物(夜行人的衣襟、枯叶、田里的高粱、树上的枯枝等)的形态、声音来背诵。

第4题

把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抄写下来。

答案 (1)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潍平原,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

(2)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声响,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嘈音。

 

教材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