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三年级语文(下册) - 1 长城和运河

第1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

解析 本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朗读基调是自豪与激昂的。第一小节要读出长城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对长城的热爱、颂扬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小节要读出运河的柔美、壮观和奇丽。每节诗的第一、二行“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语气好奇、惊叹,语调洋溢、舒展。每节诗的结尾“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语气自豪、赞叹,语调昂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要读出韵味。

答案 

朗读符号说明 /表示时间停顿较短(朗读时,停顿时长一般为一拍);∥表示时间停顿较长(朗读时,停顿时长一般为二拍);△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朗读时,韵脚字要读得语气饱满,吐字归音圆润充足,要特殊润色);·表示重音(朗读时,重读,加大音量,加重语气);⌒表示语气延长(朗读时,字音读得长一些,声音要擎住,但绝不是拖沓,要恰到好处);表示颤音(朗读时,声音颤动,喉部抖动);表示连接线(朗读时,要连续,不停顿);↗表示语调上扬(朗读时,声音高亢激昂);↘表示语调低缓(朗读时,声音柔缓深沉)。

注:本册书一律采用此种朗读符号。

(2)背诵课文。

解析 背诵要在熟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可以抓住诗的结构特点帮助记忆。如第一小节,第一、二行交待观察点;第三、四行用比喻句说明长城的特点;第五、六行写出长城的起止点;第七、八行用设问句引出奇迹的创造者。而诗歌的第二小节以同样的方式呈现运河,第一小节读熟练后,第二小节只要熟悉第三至六行的内容就可以了,这样背诵起来就轻松多了。

第3题

读一读,再抄写。

解析 读时注意,“族”读zú,不读zhú;“造”读zào,不读zhào。抄写时注意,“创”的第三笔是横折钩;“异”的上半部分是“巳”,不是“已”,也不是“己”。

答案 (mín)() ()(xiě) (wàn)()(chánɡ)(chénɡ) ()(xiǔ)(de)(shī)(piān) (chóu)(dài)  (chuànɡ)(zào) (lián)(mián)()() ()()(de)(jǐnɡ)(xiànɡ

第4题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解析 先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片,然后借助课文的描写,认真感悟图片和课文的内涵,展开联想,描述图片展示的画面并写出感受。

答案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起伏在崇山峻岭之中,雄伟而壮观。近看长城,它高大坚固,由巨石砌成的城墙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城墙上铺着方砖,平坦宽阔,可供五六匹马并排奔跑。城墙外侧有垛口相连,垛口上有瞭望口、射口。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总长约6300千米,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京杭大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至“天堂”杭州,像一条银光闪闪的绸带飘落在大地,绵延几千里。河面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如一支支画笔,书写着盛世的繁华。河岸上的城市与乡村,就像“绸带”边上的花朵,有的鲜艳,有的素雅。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第5题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解析 我们可以回顾以前学过或听别人讲过的涉及我们祖先创造奇迹的内容,如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秦始皇陵兵马俑(yǒnɡ)等,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上网查找,或翻阅相关书籍了解,并简要记下资料中对各种奇迹的描述,认真梳理后,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听。

答案 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秦始皇陵兵马俑。

布达拉宫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qì),群楼重叠,殿宇巍(wēi)峨(é),气势雄伟,体现了藏式建筑与汉族文化融合的建筑风格,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苏州园林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xié)相处的居住环境。园内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多以山水取胜,配以适当的植物,构成江南水乡的野趣。

秦始皇陵兵马俑俑坑内数以千计的大型兵马俑,大小与真人相仿,神态各异,排列有序,威武雄壮,再现了当年秦军的雄风,为世界所罕见。

 

教材习题答案